

· 利用真菌小分子次生代谢产物,结合真菌学、免疫学和最先进的质谱技术。目前已发现低通量生物测定与真菌学、正交质谱和常规生物化学相结合的能力,使用这种方法可筛选和识别GTX作为一种新型HIV-1潜伏期逆转剂
· 通过建立以上一系列先进关键技术,为贵州省和全国今后的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与治疗提供新技术,同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感染引起的疾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
-
▁▁▁▁
病原微生物分类鉴定、
致病机制及疾病防控
-
▁▁▁▁
特色抗菌及
抗肿瘤资源挖掘
-
▁▁▁▁
生态环保
产业链
-
▁▁▁▁
大健康
产业研究
常见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保存、多项分类鉴定及预防
微生物分类鉴定( 全宇 : 贵州医科大学-荷兰奈梅亨大学博士 )
艾滋病潜伏期逆转剂的真菌代谢产物筛选研究( 康颖倩:贵州医科大学联合荷兰奈梅亨大学 )
· 目前已从贵州各医院门诊、妇科、皮肤科及临床检验诊断科室联合进行· 临床病原微生物鉴定诊断及菌种收集保藏工作,合计每年平均在全省参与各类病原微生物鉴别诊断工作6000例左右。
· 发表相关科研论文20篇左右
· 保存了部分临床来源菌株,在贵州省初步建立了念珠菌及放线菌的菌种库。
临床致病或条件致病真菌内在抗性及耐药进化研究
我们同Sybren de Hoog合作寻找到了一些真菌致病的重要毒力调控分子,定位这些基因编码与毒力突变相关的蛋白质,建立了系列诊疗关键技术,可以为今后的抗真菌药物提供重要的依据,显著提升了我省乃至我国重要真菌病的诊治水平。
远程无人自动化操作
机器人能根据使用环境智能创建地图,规划路径,通过红外感应系统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电量低时能自主返回充电桩充电。
降低作业危险性,提高效率
它能自动执行定时、定点、定线路的消毒工作,自主高效的进行消毒液喷雾作业,避免作业人员进入防疫危险区域和大量接触消毒药品。
工业级的超大消毒液雾化系统
消毒喷雾量可达8~12 公斤/h,消毒水箱容量达25 公斤,能够360°无死角喷雾,爬坡能力:5度,过坎能力:10mm。
团队开发了高效的以植物天然产物为主要成分的绿色安全纳米消毒剂并申请了专利,融合现代纳米技术制成的姜黄纳米剂天然消毒液,具有良好消毒杀菌效果,无刺激、无环境污染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依托贵州医科大学中药标本馆,在国际标本馆中心注册了贵州医科大学标本馆(标本馆国际编号:GMB),为真菌标本的保存奠定了基础。
基于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真菌资源进行大量的发掘,使用形态学,多基因分子系统学方法系统研究了炭角菌目真菌的系统进化,共采集鉴定6个科包含23个属,94个。
发现新属4个,新种25个,23个中国新纪录种。已发表新种15个。总体来说,较系统的研究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真菌资源,同时较好的研究了药用真菌的应用价值。
团队获得西南喀斯特区域病原微生物防治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立项
· 以发现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为分子探针,揭示临床病原微生物的未知耐药机制,检测其作用靶点,阐述当地相关感染性疾病的致病机制及其信号通路;
· 制备抗菌天然先导化合物,为今后的其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为将来研发治疗各类疾病新型抗生素、新型临床药物等提供生物资源及相关理论支持。
· 首创利用分子信标探针技术用于 PCR 检测需氧放线菌,设计了一种能够特异性扩增的分子信标探针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研发能够鉴别临床病原需氧放线菌中诺卡氏菌的诊断试剂盒,为相关临床鉴定及诊疗提供了研究支撑。
与Sybren教授团队合作,共同研发了利用细菌生物膜制成的可降解、防水、纯天然、可替代塑料制品的新性材料




· 从白蚁的身体中分离出的真菌中分离可以降解石油化学结构的代谢产物,提高微生物修复环境治理效果,获得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新突破
· 生产易于生物降解的化合物,合成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工程菌,从而减少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累积、转移,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微生物技术在发酵制药生产中以现代发酵技术为核心,在适宜的环境下将所需要的原料经特定的微生物代谢转化为所需产品。
我们目前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发明专利21项,相继获得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
在应用微生物研究上共发表论文45篇(SCI 12篇),连续6年在国际烟草科学研究(CORESTA)会议上宣读相关研究论文,受到国外学者广泛关注。
本项目将着力攻克微生物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定向发酵与品质改良技术瓶颈,构建贵州省四大支柱产业特色与功能微生物菌种资源库。